
2009中国·盘锦国际湿地休闲发展论坛
8月8日,由国际休闲产业协会、辽宁省旅游局、盘锦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09中国·盘锦国际湿地休闲发展论坛在湿地之都--盘锦举行,在国家旅游局、辽宁省人民政府的关心帮助下,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休闲经济研究中心、中国国际名牌协会的大力支持下,来自欧美、亚太地区的著名休闲专家、休闲产业领袖以及知名旅行社、权威媒体等200余位嘉宾齐聚辽河美术馆,共同探讨湿地休闲产业发展并为之献计献策。 本次论坛上,盘锦市人民政府孙国相市长致欢迎辞并做了主题演讲。盘锦是一个令人激动而难忘的生态湿地旅游城市。这里的湿地资源无与伦比,蔚为壮观的双台子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是世界生态系统保存最为完好的湿地之一,在这片世界面积最大的芦苇沼泽上,栖息 着丹顶鹤、黑嘴鸥、太平洋斑海豹等660多种珍稀动物,一望无际的红海滩更是天下奇观,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,是中国最美的六大湿地之一。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,在国家确定的总体布局中,盘锦既是主轴城市,又是渤海翼的重要组成,战略地位得到空前提升,也打开了旅游事业全面发展的广阔空间。湿地是我们的,也是世界的,“建设世界湿地休闲之都”是我们共同的愿望。站在新的起点上,我们将更加重视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,与海内外朋友一道,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创造出更多精美的旅游产品,创建生态文明,朝着建设世界湿地休闲之都的目标大踏步地向前。 国际休闲产业协会主席、中国旅游协会名誉副会长王军,国家旅游局规划与财务司司长吴文学,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教授,中国国际品牌协会主席解艾兰,国际休闲产业协会常务理事、环保发明家Christopher Seebach克里斯多福·西巴赫,国际著名分时度假营销专家、著名休闲度假学者Terence P. Brewer特瑞斯·布瑞尔分别做了关于湿地与湿地经济、打造湿地休闲品牌的演讲。 与会专家表示,湿地它有着重要的环保、经济和社会效益,它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都有重要影响。随着《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》的实施,湿地已经成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,在抵御生态灾难、调节人类生存环境中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。希望通过“2009中国·盘锦国际湿地休闲发展论坛”这个国际性平台,宣传湿地,打造“湿地之都”。通过发掘湿地资源,增强人们保护湿地的意识,大力发展原生态休闲旅游,为中国湿地休闲旅游走入国际市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。 希望盘锦在今后发展湿地休闲规划中,以更自然化的理念创建更富自然野趣的乐园,并在其中贯穿熔铸城市精神与城市文化,提升湿地休闲环境的文化品味,提升生活质量以及加深游客对湿地休闲旅游和度假的满意度。

百家旅游投资商、旅行商合作签约仪式
8月8日上午,第二届中国·盘锦国际湿地旅游周百家旅游投资商、旅行商合作签约仪式在辽河美术馆举行。在第二届盘锦国际湿地旅游周举办之际启动本次签约仪式,组织百家旅游投资商和旅行商与盘锦旅游企业签约,联手合作,整合资源,扩大市场,共同发展,共同构建盘锦旅游新格局。 国际休闲产业协会、中国国际名牌协会、辽宁省旅游局、盘锦市人民政府、盘锦市旅游局的相关领导及采访本次湿地旅游周的国家及省、市各级新闻媒体代表出席签约仪式。 盘锦是新兴的石油化工城市,境内坐落着全国第三大油田──辽河油田。其实,盘锦不仅是一座资源型城市,还是一个物华天宝的富庶之地。除了石油、天然气之外,农产品、水产品等极其丰富,在国内、省内地位举足轻重。盘锦是全国有机食品生产基地,全国最大的中华绒螯蟹养殖、孵化基地,全国著名的文蛤、海蜇生产基地,全国重要的优质大米生产基地,国家优秀旅游城市。盘锦还是中国北方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,境内湿地面积占全市地域面积的80%,被称为“世界重要湿地”、“中国最美湿地”。这里有世上罕见的红海滩奇观和面积最大、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苇海湿地资源,坐拥濒临辽东湾、辽河入海口、古镇渡口、湿地温泉、水库水网密集五大资源优势,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家园。

2009中国·盘锦国际湿地旅游周开幕式
由国家旅游局、辽宁省人民政府主办,辽宁省旅游局、盘锦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二届中国·盘锦国际湿地旅游周于8月7日晚在盘锦市人民体育场隆重开幕。旅游周历时7天,将于8月13日结束。 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·阿不都热西提、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、辽宁省政协主席岳福洪、辽宁省副省长陈海波、辽宁省旅游局局长武虹剑、盘锦市委书记陈淑珍、盘锦市委副书记、市长孙国相等领导出席开幕式。来自世界休闲组织、世界旅游组织的专家;来自海内外的投资商、开发商;来自美国、英国、法国、瑞士的游客代表;来自台湾、香港、澳门的旅行商代表;来自环渤海港口城市旅游联合体、辽西冀北蒙东旅游协作体的代表;来自省内外各市旅游局的局长和旅游界代表、省市相关单位代表等在嘉宾席上就坐。 辽宁省副省长陈海波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。他指出,今年以来,辽宁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,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前列。伴随辽宁沿海经济带纳入国家战略,辽宁将迎来新一轮大开发、大开放、大发展的热潮。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,盘锦市区位优势明显,自然资源丰富、生态环境优美,发展空间广阔,完全具备大开放、大发展的条件。 辽宁旅游业快速发展,盘锦做出了应有的贡献,特别是最近几年,盘锦这座年轻的城市,把旅游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做大、做强。每年一届的国际湿地旅游周,充分展示了盘锦良好城市形象,不仅提升了盘锦的知名度和美誉度,而且也提高了辽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。



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在讲话时指出:辽宁旅游优势明显,成就显著,旅游业已经成为辽宁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服务业中最具活力、发展最快的重点产业之一,正在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、由朝阳产业向支柱产业发展。盘锦依托得天独厚的湿地旅游资源,努力打造“湿地之都”城市品牌,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,盘锦在思维转变中寻找到一条产业发展的新出路,打开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一片新天地。 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·阿不都热西提宣布第二届中国•盘锦国际湿地旅游周开幕。 此次旅游周以旅游节庆为平台,以城市品牌为支撑,以央视大型文艺演出为亮点,以“扩大开放、招商引资”为重点,促进旅游产业升级,提升“湿地之都,生态盘锦”城市形象,全方位展示盘锦独特的城市文化、淳朴的社会风尚,以及一个以湿地闻名的现代城市的旅游魅力。呈现出如下特点:一是节庆时间长。促使我市提前进入旅游旺季。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,旅游接待功能不断完善。三是景区建设投入加大。四是宾馆酒店狠抓内部建设,强化服务培训工作。五是各活动单位精心组织、用心实施、细心安排,任务明确、责任到位。 旅游周以“湿地之都、生态盘锦”为主题,活动丰富多彩。共包括以下七项主要活动: 一是《欢乐中国行—魅力盘锦》大型文艺演出使旅游周成为盘锦向全世界展示形象的窗口。作为一档包含了多个艺术品种,始终贯穿联欢色彩始终流动的大型综艺节目,在风格上更加强调综艺节目的互动性和时尚性,更着力于展示盘锦地域文化和城市魅力,突出浓郁的地方特色,尽显“湿地之都、生态盘锦”的无限风采。 二是招商引资工作效果明显。市经委、市外经局组织各县区、各单位面向国内外合作伙伴进行集群式招商,邀请了美、英、德、日、韩及港台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企业代表500多人来盘进行投资项目签约洽谈。根据产业集群及主题概念招商规划,重点推出石油化工、装备制造、船舶配件、塑料与新型建材、农产品深加工、城市基础设施及地产开发等领域项目,合作金额渴望再创新高。


三是与国际休闲产业协会联合举办2009中国·盘锦国际湿地休闲发展论坛。包括来自欧洲、南北美洲及亚太地区国家在内的著名休闲专家、休闲产业领袖、政界风云人物以及知名旅行社、权威媒体等200多名嘉宾在辽河美术馆二楼报告厅,以权威的眼光为中国湿地休闲产业发展献计献策。盘锦市委副书记、市长孙国相做了《打造湿地休闲之都,建设魅力水城盘锦》精彩的主题演讲。 四是湿地美食节暨盘锦雪花啤酒节使旅游周成为了广大市民的节日。旅游周期间,盘锦各餐饮企业以地产原料为主,推出了盘锦地方特色菜品21道,使广大市民大饱口福、大开眼界,体现了本届湿地旅游周的健康元素和文化内涵。如此,湿地美食节不但丰富了盘锦人民的休闲生活,活跃了地方经济,更弘扬了地域美食文化,带动了城市全方位的发展。 五是辽宁汽车场地越野赛为旅游周增添了无限地激情和活力。此次比赛不但可以让嘉宾和市民欣赏到充满激情的赛车运动,还可以尽情享受到丰富多彩的赛事周边活动所带来的无穷乐趣。更是一种拉动内需、促进消费、增加节庆元素、树立城市品牌的有效手段和举措。 六是旅游周期间全新打造了“到辽滨看海去”、“湿地风情游”、“辽河水上游”、“市民休闲游”等湿地旅游精品线路。强势推出了红海滩、苇海蟹滩、辽河绿水湾(金色农家)拍摄基地、三道沟红海湾等独具湿地魅力的景点。 七是广场文艺演出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“爱我中华”群众歌咏活动将为旅游周增色添彩。旅游周期间每晚上演的充满地域风情的文艺演出不仅凝聚人心、提升人气,弘扬城市精神,而且对推动旅游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。 第二届中国·盘锦国际湿地旅游周为市民和游客营造欢快的节日氛围的同时,将塑造出盘锦独有的旅游节庆品牌,打造滨海旅游经济带,进而大幅提升盘锦的城市形象,扩大盘锦在国内外的知名度,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,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。预计2009年盘锦旅游总收入预计将达到110亿,确定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。 |